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邓纯东核心提示:从党的历史经验和新形势实践的表现与要求来看,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主要有六个特质:一是清清楚楚、不折不扣地履职尽责;二是对于边... 阅读全文>>
“不欺”当以忠诚为本。史载,明成祖朱棣某日传召杨士奇,并递给他一张礼单。礼单是广东布政使徐奇送给朝中大臣礼品的名单。成祖本来就对地方官员给朝官送礼之风甚为不满,看过礼单之后,发现他所信任的几位重臣,都... 阅读全文>>
《管子》有云:“非诚贾不得食于贾,非诚工不得食于工,非诚农不得食于农,非信士不得立于朝。”在管子看来,士、农、工、商都应讲诚信,“诚信者,天下之结也。”意思是说,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。诚信之于己... 阅读全文>>
“事能知足心常泰,人到无求品自高”,这副对联很多人高悬自勉,其意在于知足常乐,淡泊名利,修炼品格,修养身心。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”。名利对于普通人,如同鸟之爱惜羽毛,既难以淡然回避... 阅读全文>>
诸葛亮《诫子书》是一封家书,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(公元234),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晚年在汉中屯兵北伐时,繁重的军务之余,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。诸葛亮一生为国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他为了匡扶... 阅读全文>>
人无信不立,国无信不兴。古往今来,诚信的力量从来都不容忽视。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广为流传,季布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,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“烽火戏诸侯”失信于天下,“狼来了”的游戏也必将付出惨痛代价。诚信... 阅读全文>>
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,要想避免中途出局,必须拥有持久的耐心和坚韧的毅力。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,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;90天的重复,则会形成稳定的习惯。这启示人们,在时间的累积与行为的重复之中,蕴藏着... 阅读全文>>
守正,语出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君子独处守正,不桡众枉。”正,即正气,它代表着一种正义的精神和堂堂正正、至大至刚的人格力量。《史记·礼书第一》曰:“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,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。”司马迁认为有... 阅读全文>>
东晋时的刘尹是晋明帝的女婿,身份显赫,但他“为政清静、门无杂宾”,死后人赞之曰:“居官无官官之事,处事无事事之心。”说白了,就是不把自己的身份太当回事,不张扬、不作秀、不摆谱,隐忍内敛低调。在官本位居... 阅读全文>>
诤友,是能够直言规劝你的朋友,是勇于当面指出你缺点错误,敢于为你头脑发热“泼冷水”的人,是真正帮助你的朋友。诤友是稀缺资源,应当格外珍惜。诤友的可贵就是真心爱护。诤友之所以可贵,就在于他们能以高度负责... 阅读全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