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
语出张栻《论语解·序》。“知与行”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,在各种观点碰撞的进程中,南宋学者张栻也是代表性人物之一。不得不说的是,张栻的远祖有汉张良、唐代名相张九龄,其父亲是主战派领袖张浚,这些人都是身前行于实,身后千古名。在如此“家声”影响下,张栻自然而然融入最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系统之中,学术学问也自成一派,主张“知行并发”,也即我们常说的,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,然后用更深的认识去指导实践。黄宗羲评价张栻“见识高,践履又实。”
张栻反对“循名亡实之病”,批评“汲汲求所谓知,而于躬行则忽焉”的学风。其本人“必治其实,而不为虚文”,在西南任上,教化整肃、发展生产,“群蛮帖服”、境内清平,是一位经世致用的思想家,也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员。“行之”两句是意蕴深厚的经典名言,首先要行动、去实践,随着实践的深入,知识也会增长,认识更加精进,反过来让行动变得更通达、更有方向感。张栻其言其事,应该是一面镜子,让从政者和欲从政者,反观未来的路该如何走。
声明:本文图片、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与我们及时联系,我们将迅速更正、删除。